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咖啡人生


常到城中城的大眾書局買參考書和作業,當我們感到有點累時,會到書局旁邊的飲食中心喝咖啡。在最後一檔,也就是在雞飯檔的一旁,有一對年輕的夫婦經營冷食和烤面包和三明治。偶爾我們會到那一檔光顧他們的台灣薄荷咖啡,這種咖啡有點獨特,有多種口味,然而我和妻比較喜歡喝薄荷咖啡味,皆因我們都喜歡薄荷的味道。妻愛少糖,我愛無糖。我覺得沒有參雜糖味的咖啡,比較能突出它的味道,否則便被糖味遮掉,暴殄天物。除了咖啡,我們有時也會各自點一客烤三文治,然後把獨有的味道都吃進肚子裡。


記得這對夫妻剛開始經營的時候,好像不太受注目,經常看見年輕的老板有點落漠,那種無人問津的日子,在開始創業時確實難挨。妻心生同情,也很擔心,因為那時年輕的老板娘剛好大肚腹腹,兩人靜靜地等待顧客上門,那種心情,妻看在眼裡,無限同情。那段時間,為了支持他們,我們默默地以行動支持他們,叫了兩杯台灣薄荷咖啡,有時也叫烤三明治,希望一點的叫賣,能燃燒他們的希冀。


這幾個月,只要我們有到大眾書局,就靜靜地叫了兩杯咖啡,然後坐在一角觀看他們。所幸的是,他們的生意也上了軌道,漸漸也有很多顧客到來叫賣,雖然不一定是喝咖啡,也有人叫ABC。這時,年輕的老板也多了笑容,而我們經常的習慣,他也知道,一杯少糖,一杯無糖。
品嘗咖啡,不一定在享受咖啡的醇香,有時候,咖啡的香氣中,會有意想不到的人生景致。夫妻同心,其利斷金,我相信這一對年輕的夫婦一定能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把努力經營的咖啡,回饋歲月。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二零一零十二月十一日


用了六年的時間,我的第一本長篇小說終於可以出版了,總算鬆了一口氣,可以把任務完成。六年前,為了感恩一位拿汀對我的支持搞出版社,於是我就自告要求為她寫一本傳記小說。開始以她為藍本,後來竟來變成了他父母的故事。經得她同意,我把故事變成了三部曲,第一部我來寫,第二本由她親自操筆書寫自己的故事,最後一部,留待十後再來寫,算是對她自己一生的回顧。

前三年,我花了不少時間去收集有關拿汀父親的資料,還有關中國、我國,甚至山打根在二世戰爭的情況,我都得認真且真實的報導,不容有虛構。除了幾位小人物在內,算是一些虛構情節,但無傷大雅,只是用來陪襯情節和豐富主角的經歷。三年的時間,我寫了十萬多個字,對我來說,是個鉅大的工程,因為我不曾寫過長篇小說,也不善於建構內容,但為了感恩,我挑自己,最後總算完成了。

前三年用來找資料和書寫,後三年我用來編書、校對和補充,這樣,又用上了三年。因為要求嚴謹,我要對得起拿汀,因為她是出版人,而且日後我和內子的書,都會由她繼續支持,所以我才有所要求。

這一本小說之後,也該輪到內子粉墨登場了,明年出版這本傳記小說後,內的散文,也會緊接著處理,希望能在年中推出。

小說、散文和詩集都出版過了,也許下一回,我該出版一本文壇史料吧?其實這個文史收集工作,我已經進行十多年,我想,也該給它正名了。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最後一堂課

今天是我和高中同學的最後一堂課,因為後天就是他們考高中會考的華文科,過了今天,我們之間的師生情,也就告一段落。臨別依依,這幾位高中的學生都顯得不捨,所以課堂裡瀰漫著一股不捨的離愁,因為過了今天,有的將到國外繼續深造,也有的進入師訓學院。

最後一堂,我不教會考範圍了,我只讓他們寫一篇文章。我放了一段有關目前中國網絡很流行的短片。一位叫劉偉的缺障人士,沒了雙手,卻用腳來彈鋼琴來參加一項才華比賽。我對學生說,看這一個短篇,不是看他彈得怎樣,而是看他怎麼看待生命,然後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看完後,也有學生在暗地裡拭淚,然後動筆完成一篇感人的作品。

最後一堂課,我送給學生一課在學校可能學不到的人生價值。只有懂得自己的價值在那裡,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裡,不會迷途。我讓學生找到自己,勝過我教他們如何考好成績,相比之下,我比較注重人生的成績單,希望他們都能成為國家棟樑,能夠造福社會。

最後一堂課,我相當不捨,但總要放手,人生沒有不散的筵宴,這一刻的離別,將是日後相逢的喜悅,我會在路旁為他們喝彩、鼓掌和加油。

最後一堂課,我為這幾位學生獻上深深的祝福!

(暗地裡,我掉了幾滴淚。。。。。。)

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祝福

前幾天有一位同學告知,我們母校的三位老師在這個月要退休了,在母校舉行學生畢業典禮之時,也會歡送這三位老師的榮休。這三位老師分別是育源中學代校長洪彩博老師、謝慧卿老師及雷淑德老師,這三位恩師在育源中學任教少說也有三十五年以上,可以這麼說,他們把一生的青春都奉獻在教育上,為了莘莘學子,耗盡了歲月。三位老師可說是母校改制後的元老級老師,自從已故前任校長張桂元掌校後,經過大刀闊斧,將原本被公認為落第考生的避難所學校,變成山打根頂尖級的學府,並且栽培了很多優秀的學生,不管工商士農,都有很大的作為。改制後的育源中學,相續聘請了不少留台的學生到校任教,當中不少還是我的恩師。畢業後我離開了母校多年,不少當年的恩師已相繼退休或到他鄉任教,剩下的也為數不多,而這三位恩師也在其中。

從初二開始,謝老師就負責教導數學,她教學認真,一絲不苟,可惜我的天資甚差,總是無法達到她的要求。直到高中,我才突然開竅,算是勉強及格,但是謝老師從來沒有放棄我們,依然努力的教導。十多年前,我曾回到母校任教音樂老師,雖然是屬於兼職,但多得謝老師為我安排課程,她知道我是屬於兼職老師,所以把課程都集中在兩天之內,而且是連續,一直到放學,所以我不需要參與學校的校務工作,這是我一直銘記在心的一件事。當然除了考試需要監考之外,我也義不容辭的回去幫忙。

當我踏入中學的門檻時,初一的華文,就是由雷老師任教。其實雷老師的專業是英文,她是唸外文系的,可是當她到校時,正好缺乏華文老師,所以雷老師也敢於接受挑戰,教起華文科。我對寫作的鍾愛,起源於雷老師,雖然她的專業不是華文,然而在我的作文上,她是經常給我很大的鼓勵,也寫了很多評語給我,為我奠下寫作的基礎。時至今日,我依然感謝雷老師,因為她的鼓勵,我還樂此不疲的爬格子。可惜上了高中之後,她已轉任教英文,我的成績並未達她的理想,可是她從未發出任何怨言,因為她知道,我的專長是華文。

洪老師是我在高中時才進入母校任教的體育老師,顧名思義,洪老師有一副很好的身材,一眼就看得出是一位運動員的身段。也許相處的時間並不算太長,而且又非主科,所以接觸的時間就少了,也記不起這位老師與我們有過甚麼快樂的時光。但無論如何,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我們依然很尊敬這位沒有架子的老師。

三位恩師要榮休,想想我們的年紀也不年輕,都已步入中年,會有相同的感慨。其實老師們的年紀也不過大我們十來歲,可是他們把一生的青春都奉獻給了學生,然而我們的表現,是否有回報呢?在老師們的眼中,我不過是一個成績普通和聽話的學生,委實留不下任何印象。我的印象,卻是在離開母校後的十多年,當我出版了第一本詩後,我送書給他們,他們才驚訝甚麼時候出現一個捉筆的學生?但在我心中,老師們的教導,包括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做一個好人的教誨,我永遠都不會忘記,而且我也會用相同的道理,去教導我的學生。

三位恩師退休在即,我卻無法在歡送會給她們送行,也許是我一生中最感遺憾的事。無論如何,我會給與一個電話,一聲祝福,表達我對他們的敬意。

謝謝三位恩師,您們的教誨,我永遠銘記於心,我以您們為榮!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無邊界的語言


英語是國際語言,這是事實。只要能當握好英語,似乎在國際台上無所不利,不論經商、研究或做學問,都派得上場。然而在歐洲本土,有好幾個國家的民族本土性特強,依然以自己的母語做為生活上的溝通方式。由此可見,英語的強,尚未達到普及性,當遇到種族尊嚴特強的國家時,英語未必行得通。然而中國的崛起,導致中國的經濟起飛,而且步入強國之列,這是許多國外的商家謀求商機的時候。要到中國做生意,必須學好中文,這就是華語日漸重要的原因。不管在經濟、文化,甚至政治上,中國已能獨當一面,不受任何國家鉗制,彷彿1919年在巴黎召開的“巴黎和平會議”中,中國第一次在會議中向世界列強說:“不!”的激昂聲,依然在耳邊響起。


我經常對學生說中文的重要性,除了它將會成為世界重要語言之外,更重要的是,華語是我們的母語,如果連自身的母語都不掌握好,又怎能得到其他種族的尊重呢?更甭想在別人面前抬起頭,堂堂正正做一個華人。


九月廿六日,我和妻有幸受到沙巴拉瑪工藝大學的邀請,出席他們校內的華文學會所舉辦的文華之夜。這所大學的學生,只收友族和卡達山學生,沒有一個是華裔學生。可以這麼說,華文學會內所有的學生,都非華族,包括主席在內。我和妻、偉強、珮瑜和國輝,準時出席文華之夜。當晚我們到達得早,所以就在大廰之中閒聊,然而我卻耳聽四方,靜靜地觀察學生言行舉止。最後我和妻低聲交談時,妻和我也有同感,我們都發覺所有的學生都以華語交談,不論在大廰、外邊走廊,甚至廁所之內,所有的學生都以華語交談,這讓我們有了更大的省思。


當文娱節目開始時,我們也一直觀察,直到節目結束,我和偉強他們也靜靜地討論著,也有了相同的結論。縱觀整節目,從司議到戲劇、歌唱或舞蹈,都是以華語進行,而且是訓練有素的演出。包括堂內的佈置,也是以華人最為喜歡的紅色為主,呈現喜氣洋洋的場面;而學生也穿上華人傳統服裝,用餐時也用筷子,讓我們有一種錯覺,彷彿來到了老上海,見證一場復古的色調。這種場面和配搭,比起華人更加的華人,那種氣質,絕對不輸華人。就連院長在內,也身穿民初的長袍出席,以行動支持校內的華文學會。


離開了宴會,我們都深感汗顏,一些我們忍為老土的事,沒想到他族辦起來,卻是有過之而無有不及,那種民族氣息,比起華族更懂得珍惜。是的,這些學生都很珍惜學華文的機會,所以整個晚上,他們都以華語交談,那一刻,他們都化身為華人,盡情投入他族的文化中,藉此提升自我的價值。而我也深信,將來從這所大學畢業出來的學生,已經具備社會的兢爭能力,是有另一種條件與華裔子弟在各領域爭一長短,而我們的子弟,依然沉醉在自我陶醉中,沒有醒覺的意識,不把自己的母語看成重要的事。當有一天,各個領域不在是華裔子弟在領風騷時,我不會再覺得奇怪,因為非華裔的子弟已經具備了兢爭能力,有機會獨挑大樑的能力。


終究有一天,華語將成為世界第二語言,我會感到自豪,因為母語受到尊重,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也會受到尊重。然而,身為華裔的子弟,是否懂得醒覺,也許有一天,我們將會失去優勢,不再站在頂峰之上呢?


我經常用自己的經驗告誡學生,好好地學華文,否則終有一天會自食其果,因為我們不再有優勢,反而被他族後來居上。


語言是無邊界,只要能當握多一種語言,他就具備與他人爭天下的能力,反之,就成了弱勢。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華樂傳薪渚錄


“就是因為因難,我們才找您!”────已故鄭佑安校長。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業!”───旅澳笙演奏家王正亭碩士。

前言

我國自從一九六三年成立馬來西亞之後,在各民族的努力之下,不同的文化於是在國內衍生,猶如百花齊放,為我國塑造成一個色彩繽紛的文化國家,成為一個具有獨特文化的形象。中華文化,是一個相當悠久及特性的民族文化,但在我國各民族相競綻放色彩之中,卻一點也不遜色,尤其是華樂的發展及成就,在我國的文化中,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華樂的發展,在馬來亞半島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不少華樂工作者,已在不同的崗位上燃起了薪火,為華樂傳承的發展而努力。然而,隔了一個南中國海的沙巴州,在加入馬來西亞之後,文化的發展,一直裹足不前,甚至被冠上‘文化沙漠’的稱號。可想而知,這一片充滿熱帶雨林,而且資源甚豐的沙巴州,除了只有莽莽蒼野的意象之外,竟然聽不到一點有關大自然的聲音,豐富的資源,美麗的雨林,竟然是一片死寂。既然沙巴州的文化意象是如此,那麼‘華樂’這一個名詞,對沙巴州的人民來說,應該是相當的陌生,甭遑論有所發展。然而時至今日,華樂在沙巴州的發展,竟然是一日千哩,所謂士別三日,令人刮目相看。沙巴州華樂的發展,從沙漠文化的形象,變成一個充滿鮮艷色彩的花園,這一些奇蹟,顯然不是心存僥倖的,更不是以盜世欺名的方式騙來的,而是由一位不怕困難的園丁,憑著一股披荊斬棘的精神,用他的血汗,他的歲月,在不可能種植的荒野中,創造了奇蹟,成功的種出一片綠意盎然的花園。這花園,是鳥語花香的,是令人心廣神怡的,因為他的苦心經營,任勞任怨,才會令這一片土地,轉腐朽為不朽,營造出一座生機蓬勃的花園。這座花園,就代表著沙巴州華樂發展的成功,它的成功,不但在國內奠定了地位,而且更受到中國,台灣,新加坡及澳洲各不同的華樂專業人士及教授的認同和肯定;可以這麼說,沙巴州的華樂成就不但走出了國內,甚至以走出了亞洲,邁向國際的舞台,以獲得更多認同的掌聲。沙巴州華樂有這樣的成就,這歸功於一位苦心經營的園丁,他以血汗來造就了沙巴州華樂的成功,他就是───張誠忠老師!

早期在半島的發展

張誠忠生長於貧苦的家庭,年少時無法接受正統的音樂訓練,只憑著一腔對華樂的熱忱,以及受其啟蒙老師蘇啟明老師的影響之下,在中學時期,就開始接觸及學習華樂。張誠忠年少時就感到華樂在國內的發展,是一件相當艱苦的事,於是一種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不禁油然而生,驅使他立志於華樂的發展,獻身華人音樂教育的事業。1972年高中畢業後,張誠忠在母校(柔佛居鑾中華中學)華樂團擔任指導兼指揮,開始他的華樂薪火相傳的歲月。爾後,他也在南馬一帶的社團或學校擔任指導,及創辦了五間華樂團,把華樂種子傳播的範圍,更加的廣闊,不再局限於學校,而是開始走入了社會,走入人群。只有走入社會,讓大眾廣泛的接觸華樂,這樣,才有更大的推動力去推廣華樂的發展。這一點,張誠忠是做得很理想,這也表示他的眼光,不是眼前的一小撮人群,而是以宏觀的角度看待未來的華樂發展。以下為張誠忠在半島推廣華樂事業時,所看到的成就和活動:

72年 柔佛居鑾中華中學華樂團
75年 柔佛居鑾安溪會館華樂團 (創辦)
79年 彭亨關丹福建會館華樂團
82年 彭亨豐盛港德教會華樂團 (創辦)
83年 新邦令金福利體育會華樂團 (創辦)
84年 峇株華仁中學校友華樂團


東渡因緣

半島的華樂團,從我國馬來西亞獨立之後,像雨後春筍,紛紛在不同的華社或學校成立起來,為共築世界華樂長城的奠基而做出努力。在當時的張誠忠,對於目前的成就並不感到自豪或滿意,他認為華樂是代表華人文化的特殊表現,也是文化結晶,更應該廣泛表現在不同的華樂社,然後在不同的民族的場合裡。這一種思想是正確的,也是具有宏觀及包容心的表現,更是積極的。倘若沒有遠大的目光,根本看不清未來的方向,否則他的推廣,只是盲從,或是個人英雄主義。於是張誠忠開始思考他對華樂發展的問題,考慮自己是否應該在一個已經百花爭鳴的園圃裡繼續耕耘,還是再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播種,在一個對自己全然無知的荒野,繼續當一個拓荒的園丁,種下未知數的種子?對張誠忠來說,只有不斷的自我超越,才能看見更紮實的華樂發展,為理想,理當如此。張誠忠是一位敢於挑戰困境的人,於是心底起了拓荒的心態,計劃著有那麼一天再度‘流放’,為華樂尋找另一片新的天地;而這個地方,一直是他所嚮往沙巴州,一個自已絕然不了解的地方,而且又是被人所貶抑的‘文化沙漠’。在以後的歲月裡,那種切切的期待,就像陣陣的鼓聲,若隱若現的,隱隱約約傳來了呼喚,不時在心湖泛起了漣漪。冥冥之中好像就有了這樣的安排,就在1986那一年,終於從神山腳下傳來了號角,而且還參雜著陣陣激烈的擊鼓聲,越過了南中國海,送到張誠忠的耳邊。已故崇正中學鄭佑安校長,在遙遠的沙巴州撥了一通電話,邀請張誠忠到該校作一個假期華樂集訓的導師。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遇不可求,於是張誠忠毅然答應了邀請,並且還帶來了幾位優秀的助教,就這樣東渡沙巴州,投向一個相當陌生的地方。就在那一段短暫的集訓營裡,張誠忠被崇正中學華樂團學員們的熱忱所感動,因為學員們的積極學習的態度,還有對華樂的執著,並不亞於馬來半島任何一個華樂團,也許有過之而無有不及;另一方面,更被鄭佑安校長的誠意所打動,尤其是兩人的理想和觀點都是不謀而合,英雄所略同。就在訓練營結束的那一天,鄭佑安校長在致致謝詞的時候,突然大聲的問學生們一句話:“你們想不想張老師留下?”“想!”學生如雷響亮的聲音,是那麼的一致,彷彿經過訓練似的叫出來。其實在之前,學生們是不曉得鄭佑安校長已有這樣的盤算,所以在沒想到這突而其來的問題之時,讓他們欣喜如狂,爆出了如同海浪澎湃的聲音,那麼的壯觀。學生的反應,徹底的打動張誠忠的心坎,然後在百感交集的心情之中,迎向了新挑戰,新的生命扉頁。在鄭佑安校長的感召之下,張誠忠終於選擇了在沙巴州拓荒,放下了在馬來半島的一切成果,把重擔交給學生接棒,毅然像浴火鳳凰,投身在荒涼的文化沙漠───沙巴州。其實在還沒真成達成協議之前,張誠忠很好奇的問鄭佑安校長:“這麼困難的事,為甚麼要我來做?”沒想到鄭佑安校長的回答,就改寫了沙巴州華樂發展的歷史,也是促使張誠忠紮根沙巴州漫漫的十九年華樂發展生涯的開始。鄭佑安校長的回答,是深深的紮緊在張誠忠的心坎裡,時至今日,依然為了那一句回答而為沙巴州華樂發展而鞠躬盡瘁,完成鄭佑安校長的遺願。那是一句很簡單的回答,但深具意義的話:“就是因為困難,我們才找您!”就那麼一句話,沙巴州整個華樂的發展,於是改寫了。被那一句話而感動,於是張誠忠開始面對新的挑戰,展拓他的人生新扉頁。


在沙巴州的發展

1986年,因為鄭佑安校長的感召之下,張誠忠終於開始其漫長的華樂發展而奮鬥,除了在亞庇崇正中學任教之外,亦在各中小學創辦了校園華樂團,讓華樂的薪火傳遍全州。張誠忠經常穿梭於州內大城小鎮,在不同的中小學華樂團負責指導工作,有時犧牲了假期的時間,或是抱病在身,張誠忠始終無怨無悔,宗旨始終如一。這一種情況,從八六年迄今,每天依然風雨不改,真正做到了為華樂盡心盡力。除了指導之外,張誠忠也為各校華樂團舉辦華樂生活營,邀請國外的華樂專業人士前來指導,藉以提升學生對樂器的掌握,以提升演奏的水平。


在華樂方面的成就

在這漫漫的十九年裡,到底張誠忠在華樂方面,有了甚麼貢獻?首先要提的,應該是除了在崇正中學任教之外,還有由他創辦的六間各中小學的華樂團:

89年 亞庇建國中學華樂團  
91年  斗湖巴華中學華樂團
92年  亞庇中華及里卡士中華小學華樂團
93年  吧巴中學華樂團
94年  山打根育源中學華樂團
00年 打根中華中學(國中)華樂團

除了以上所提到所創辦的華樂團之外,張誠忠也為沙巴州各華樂團引進了“海外華樂分級考試”,藉此提升學生的演奏水平,而且獲得肯定。另一方面,張忠亦受全國董總的邀請,為初中音樂教程編寫華樂資料及錄制華樂欣賞光碟,將華樂推入學堂正課。除此之外,張誠忠親自指揮崇正中學華樂團錄製了沙巴州有史以來的第一張本地華樂演奏光碟《神山,鄉土,情》。這一張光碟,收錄了以華樂演奏一些中國民謠之外,還收錄了沙巴州獨特的嘉達山民謠,馬來民謠及本地華樂創作的作品,為各民族的藝術交流寫下了和階的音符。另外,在栽培接班方面,張誠忠亦是不遺餘力的重點栽培幾位非常優秀的學生,進入中國上海音樂學院及台灣國立文藝學院深造,因為他知道,華樂未來的發展,是極需要新血來填補空缺,以防日後沙巴州華樂的發展會出現斷層跡象,這也是張誠忠最為具備的深遠眼光。最能代表張誠忠的成就及對華樂的堅持,可以從受他直接影響的孩子身上尋覓,他的長子張一平曾獲得全國華樂比賽,於二胡組榮獲冠軍,並於台灣國立藝術學院主修胡琴,以優秀的成績畢業;長女張若冰曾在「全國EON青年藝術比賽」的決賽中榮獲古箏亞軍及全國華樂比賽於彈撥組,以出色的古箏技藝榮獲殿軍,目前於中國華樂最負盛名的中國音樂學院主修古箏,即將畢業;次女張心儀目前於沙巴藝術學院主修聲樂,彈得一手好柳琴,間中會到山打根中華中學指導學生的練習;另一方面其首席愛徒江賜良,長年追隨張誠忠左右,目前畢業於中國上海音樂學院,並榮獲由台灣台北所舉辦的‘文健會國際音樂作曲比賽’中獲得了亞軍。由以上這幾點可以肯定,張誠忠對華樂的熱忱,已到了一般人所不能及的地步。怎會這麼說呢?因為要栽培學生成為高水平的華樂接班人,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把自己的孩子,也潛移默化的栽培成華樂工作者,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這是一是工商和講求利益的時代,有多少位父母,會把自己的孩子訓練成一個音樂工作者,而不是普遍上的律師,工程師或是醫生等等呢?所以我說,張誠忠能夠把這種熱愛民族的思想,灌輸到家庭裡,影響了家人,不是一般人可以辦得到的。在者,張誠忠的夫人李麗燕女士,亦是一位揚琴及古箏的專業工作者,曾獲國內不少華樂獨奏比賽獎項,跟隨張誠忠身邊,也栽培了不少華樂人才;從這一門都是傑出的華樂工作者優異的表現來看,張誠忠這一家人,可謂是‘華樂世家’,我相信一點也不為過。

為了提升學生在華樂上的演奏水平,張誠忠於九三年創辦了‘華樂匯流百人演奏會’,每隔兩年舉辦一次,挑選各校的精英參與演出,這也是我國華樂發展史上的首創,更代表了沙巴州華樂的一個新的旅程碑。而這個盛會,也於每回舉辦百人演奏會那一年的五月份,與沙巴州的豐收節同日,所以又定為華樂節。華樂節的目的就是以華樂為一道橋樑,藉以團結全州華社,華校共為華族的藝術做出貢獻,這是本國前所未有的事項,也傳為美談。除此之外,他亦常帶領學生遠赴砂勞越和半島取經,藉此機會讓學生與不同源流的華樂團作演出和技巧上的交流及觀摩,以提升學生對華樂的熱忱和水平。這種新的嘗試,對學生們在進度上有著相當大的作用,這種苦心,已獲得極大的回報,尤其是在栽培新學員方面,有著顯著的進展。2001年,張誠忠聯合中國,台灣,新加坡及我國華樂名家二十餘人,又匯集了新馬各地華樂團五百七十八人,成功舉辦了馬來西亞華樂壇有史以來最盛大的五百人華樂演奏會,此項盛會已收錄於《馬來西亞記錄大全》裡,這是沙巴州華樂的殊榮。張誠忠在沙巴州華樂上的表現及貢獻,終於獲得肯定,同年間獲得沙巴州亞庇扶輪社頒發「服務成就獎」;2002年也獲得中國廣州深圳電視台專誠前來為張誠忠拍攝個人專輯,並於《四海一脈中華人》節目中播放,這是也是張誠忠另一個高峰的成果;緊接著下來的,於2005年,獲得由雪隆海南會館所主辦第五屆‘馬來西亞表演藝術薪傳獎’中的‘個人成功榮譽薪傳獎’的榮譽獎項,可謂張誠忠在人生中,最為榮耀的一面。另外,旅澳著名的笙演奏家王正亭碩士亦給張誠忠一句讚揚:“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業!”以上種種的獎項和褒揚,都是對張誠忠在這十九年來於沙巴州華樂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所給的褒揚,還有認同。


華樂的理念 

也許很多關心張誠忠的朋友,對於他這種鞠躬盡瘁為華樂奔走的傳薪者,到底是抱著怎樣的心態來發展華樂?不過從張誠忠以往在華樂上的貢獻來說,倒是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的,亦可知道他的華樂理念是甚麼。首先應該了解他對華樂的看法是甚麼,張誠忠曾這麼說過:“華樂就是華人音樂文化的藝術,而且包含了中華文化幾千年以來的結晶,最彌足珍貴的是,華樂是屬於華人的民族情愫,也是華人特有的屬性,不管在那一個土地上生長,血液裡所流著的基因,永遠都是中國情懷的。(這裡所指的中國情懷,是指天性)這是與西方文化迥然不同的地方,傳統的鄉情,永遠保持著血濃於水的感覺,而且紮根傳統的情結裡。發展華樂,相同的也就是發揚中華優秀的文化,把華人最美麗的傳統美德,宣揚出去!”其實,是有很多種發揚中華文化的管道,只不過張誠忠所選擇的,是一條比較艱辛的道路,知難行難,也許就是張誠忠敢於挑戰困境的個性吧?在張誠忠的華樂發展的概念中,有四項是他的優點:(一)他做到打破門戶之見的概念:-張誠忠把不同派系的華樂愛好者及推動者團結起來,一同發展這片土地,從他提辦百人演奏會到各州去交流演出,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二)打破種族成見:-他歡迎不同種族的學生參與,同時也演奏了不同種族的民謠,奉行我國所提倡的三大民族和諧共陸的主張;他也打破了傳統華樂演奏的方式,樂器中除了保持傳統的華樂樂器之外,也加插了馬來樂器及土族的樂器,在音樂中已經溶化各民族的互相友愛的情操;(三)主張華樂要大眾化:-張誠忠主張華樂要走入人群,不能像以前的華樂,只能在一些豪華的場合上演出,那麼人民就無法欣賞到精湛的華樂演出,如果能大眾化,任何場地都可以讓人民觀賞華樂表演,那就才能華人的音樂普及化,進而有力的發展華樂;(四)需要國際化:-華樂的表現不能只盤居於固有的一個地方,而是應該向外發展,就是所謂的國際化,以期待得到不同的認同,否則的話,華樂的發展,就只能在一個固定的圈子裡,固守自封,失去了發揚華樂的本來意願;再者,中華文化的發揚,是身居海外的華人,都有這樣一個義務,否則張誠忠也不會離鄉背井的來到沙巴州拓荒,為理想而奮鬥,實現心裡的真正宏願。


總結    

環顧整個沙巴州華樂的發展史上,不難看得出,張誠忠所付出的精神,都是因為對民族精神的執著,對華樂的使命感,是超越我國一般華人對民族意識的心態,我相信是有過之而無有不及。否則,張誠忠不會下了那麼大的決心,在1986年舉家移居沙巴州,馱負著遊子的包袱,離鄉背井的來到一個不屬於自己生活的地方,過著望月思鄉的生活,早晚與他鄉的明月清風為伴。對於一個華樂拓荒者來說,張誠忠此等精神,就是巨人的表現,那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創造了沙巴州華樂的奇蹟,也為張誠忠個人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無悔今生。他是沙巴州華樂壇的巨人,也是不倒的松樹,不論風雨再大,他始終堅守崗位,從不退縮。他的使命感相當的強,他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給了華樂,他就是華樂,華樂就代表了他,兩者不能分隔為一,這種情操,是值得我們讚揚的。張誠忠也希望在我國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種下優良的種子,為日後的華樂發展,有著承先啟後的作用,只待種子發芽,日後就可以一喚百應,息息相依,共為馬來西亞的華樂發展而努力。只待號角響起,華樂,就能在我國每一個角落茁壯,然後大家一起共赴盛宴,共襄盛舉。最後,就以張誠忠曾說過的一句話作為結束:“我這一輩子都是華樂人!”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快樂的種籽

那一批剛考完小六會考後的學生,竟然迫不及待的要重返我們這個小小的課室,繼續追求更高深的華文。這是歷年少見的例子,一般小六考完後,很多學生都不會繼續留下來學華文,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華文並不重要。然而,今年這一批小六的學生,不但回來,而且百分百的回來,要求立刻上課,因為很想念這個小小的課室。這個小小的課室,有很多他們的回憶,有歡笑聲,也有努力的痕跡。我感到欣慰,這一個小小的課室,竟然留下他們部份的童年回憶,而且深情依舊。

那一天才教了部份中學課程,在言談中,我竟然發現這一批學生,在經歷小六會考後,就像浴火鳯凰,一夜間成了小大人,不論言行舉止,都出乎我想像之外。也好,懂得思考,正是我一貫的要求,我不要死腦筋的人,因為很難妥協,經常鬧得不愉快。

那一夜,我看見了一粒粒幼小的秧苗在我們的園圃裡開始發芽,我可以臆測那又是以另一種姿態向上發展的幼苗。這個時候,他們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份,而我們,是時候充當一名園丁,開始照顧他們,讓他們有一個健全的思考能力,以走向少年的成長路途。同時我也感恩他們,讓我學習如何當一名稱職的園丁,與他們一起成長。最感到欣慰的,他們也願意和我們一起面對新加入的學員,一起教育他們,以他們的學習態度,做個好榜樣。

在我的歲月中有這麼一批優秀的學生,夫復何求?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一家之煮


剛搬進新家的時候,對於炊事我是樂此不疲,但日子久了,竟然有點慵懶,不太想拿起鍋鏟。妻見我促漸懶散,就默默地在廚裡升起另一坎事。


日子見功夫,沒想到妻已練得一手好煮藝,我是自愧不如,無可倫比。


現在我偶爾也會下廚炒一道菜,但久欠磨練,竟然不如妻了,所以十分汗顏。


妻的手藝,讓我的廟宇十分溫暖,家的感覺,躍於炊煙。有時友人到訪,妻也願意大展身手,讓一桌的芬香,留在友人的齒縫間。


有人說,如果家裡有個賢慧的女人,在家裡準備了一桌菜餚等著你回來,那就是幸福的味道。而我,就每天在細細品嘗這種味道,那就是幸福的味道。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中秋情懷


又見中秋,這個每年才一次粉墨登場的主角,成了今晚最受矚目的大自然物體。屈指算來,我已經有三年未曾回家與父母共度佳節了,心裡委實愧慚,因為我的搬遷,成了家裡唯一缺角的月亮。我經常教學生用"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名句精華入句,點綴了文章的感情和充實,然而現實中的自己,卻無法完成這一份孝心,繼續在異鄉浮沉,找不到回家的路。


對父母總會有一份慚疚,因為父母都年老了,而我卻選擇移居異鄉,繼續找尋我的理想,不能早晚在身旁虛寒問暖,或是陪父母一起享用一餐溫馨的早餐。父母雖然不反對我在中年後才選擇移居他鄉,但為了尊重我的決定,只好默默送我到機場,然後讓冰冷的鐵鳥把我載到異鄉。


我想,只要能在異鄉能建立起我的王國,也實現了我的理想,相信父母一定會感到老懷安慰,不後悔讓我離鄉背井到異鄉打拼。


這三年來的中秋節,我都是這麼想,但都是這麼感恩,感謝父母的放手,感恩他們對我的信任,我才能這麼從容的繼續打拼,實現我的理想。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掌聲背後的故事


第三十三屆友誼花開文娛晚會》終於在汗水及淚水交織中謝幕了,一片片的掌聲和鼓勵聲,充斥在亞庇崇正中學禮堂裡,格外感到激情。演出的校友及學生們,交出了一張亮麗的成績單,以百分百的誠意,感謝一路走來都是那麼支持我們的社會人士,不管在行動或費用上,只要友誼花開想辦任何活動,都獲得這些善長人翁的支持。在謝幕那一刻,所有台上的校友及同學們,心裡懷著萬分感恩的心情,向他們致萬二分的謝意。整個禮堂所上演的,除了激情,還是激情,讓整夜的高昂心情,像一杯香醇的紅酒,舉杯邀眾,獻上最真誠的感恩及祝福。


這一個文娛晚會,很榮幸能邀請到一些社會賢達出席,如拿督張丹華社長及夫人、拿督王平忠、瑪拉工藝大學院長及一眾講師、崇正中學鄭寶維副校長、友誼花開顧問團老師們及贊助人也共襄盛舉,見證一夜的風采。


整晚的節目,可說是一氣呵成,絕無冷場,而且主題分明,圍繞著環保意識而演譯。節目的成功,在觀眾看來似乎理所當然,因為長期的練習,自有成功的演出。其實在成功的背後,都有數不清的故事在醞釀,當中辛酸的過程,非觀眾所能體會。這背後的成功,主要是有兩主要的推手,在負責和策劃節目的進展和節出。其實當晚兩個小時的演出,成功地獲得觀眾如雷的掌聲,反應了社會人士對友誼花開的認同。然而,這兩小時成功的演出,其實是在非常緊湊的一個月之內開始進行。當時,友誼花開尚在猶疑要不要辦今年的文娛晚會,主要是經費不足,不能辦大型的演出,所以在深思熟慮之際,時間已悄然而逝,不知不覺已到了七月中。最後,終於獲得社會人士的資助,友誼花開才總動員開始策劃,首先由梁育堅老師擬定出一些演出項目,經過校友們再三刪減及增加之後,才由友誼花開主席余偉強開始去執行,開始一連串的舞蹈培訓工作。


在當晚的舞蹈演出方面,開幕舞蹈《1 MALAYSIA 》就是出自余偉強所編排的舞蹈,據知他只花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這一支舞蹈,而建國舞蹈團的演出,也沒讓他失望。其他的節目策劃,也在余偉強大刀闊斧之下,變得更加彈性,更加的連貫,從開始到結束,絕無冷場。所以整晚的節目能一氣呵成,余偉強的功是不可抹的。當然,眾校友的付出,才能眾志成城。不難發現,這一次的演出,增加了不少校友粉墨登場,與同學們一起在舞台上同歡共慶,是難能可貴的記憶。校友的參與及演出,也說明了校友對友誼花開的一份情結,不能割拾,不能忘懷。這是一件可喜的事,因為演出,因為內部重整,所以很多校友都歸隊了,而且無怨無悔的付出。有校友的帶領,我相信同學們可以從中學習,以提升舞台經驗,來年的演出,相信會更加精彩,更加純熟。


除了校友,同學們的落力演出,更值得讚揚。今年的學生理事輪值善導中學擔任,所以該晚的節目重擔就落在他們身上,可謂壓力重重。當晚的壓軸好戲話劇,就是由善導中學的同學們擔鋼演出,不論在舞台演譯、腳本、伴樂或造型,都是一絲不拘的。據知練習期間,適逢高中會考測試,可是同學們依然加緊練習,務求把最精彩的演出呈現給觀眾;除了善導中學,建國中學的舞蹈團也是在密鑼敲鼓中進行,他們除了要應付建國之夜的節目,同時又要呈現三支舞蹈,真是分身乏術,箇中辛苦,只有當事者才知道。由馮瑩瑩負責排的舞蹈,也是經過不少汗水才呈現在舞台上。舞蹈成員各有工作,只有在下班後才有時間會合練習,一直到凌晨時分才休息,這等專業精神,都是令人欽佩的。最難能可貴的,是邀得瑪拉工藝大學的旅游系學生同台演出,大家不分膚色,共同為一個馬來西亞而努力。舞台上的精彩,得配合音響和燈光,少了這一些綠葉扶持,那麼台上的表演肯定會遜色。由傑可琳老師所帶領的音響團在這一場晚會中,扮演了相當吃重的角色,從開始策劃到演出,沒有一次會議是缺席的,直到節目完畢,最忙的人還是她。為了讓節目盡善盡美,傑可琳老師出盡了法寶,只為了讓整個節目呈現出高水平的制作,也讓社會人士知道,友誼花開是一個團體的組織,不論在各方面,都展現出具備專業水準的演出。節目到了最後,由現任善導中學的主席將燈傳給下一任主席,這也表誌著這一年的工作,也隨之完成,緊接下來的任務,就由新一屆的主席扛起。當紀念錦旗由拿督張丹華社長代表友誼花開贈送給瑪拉工藝大學院長時,精彩的文娛晚會,也正式劃下一個美麗的據號。


節目結束了,今年的文娛晚會也告一段落,但這只是某一站的停歇,待養精蓄銳之後,友誼花開又即將出發,再度上演一連串的好戲。好戲在後頭,怎樣再走下去,這有賴社會賢達的鼎力支持,友誼花開才能更從容的把中華文化種子灑遍在北婆的土地上,讓一枝又一枝的友誼花朵,開在燦爛的陽光下。

掌聲響起

友誼花開終於在一片激賞的掌聲中謝幕了,所有的演員,帶著汗水和淚水,將一整夜的激情帶回家。

這是一個奇績的演出,從正式開始排練到演出,包括綵排在內,都不足一個月的時間。然而,校友和同學們抱著團結和信心的精神上台演,呈現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節目。沒經過正式綵排的節目,竟然可以一氣呵成的演出,而且絕無冷場,創下了友誼花開有史以來的記錄。不但如此,還獲得工藝大學旅游系學生的支持,派出了四十位大學生出席支持。這四十位大學生都非華裔,卻演出六首動聽的華語歌曲,實在人感動,讓不少在座的觀眾動容。


晚會的主題以環保和綠意為主,希望能喚醒人們,好好地愛護我們的地球,不要污染地球母親。


在八月廿九日,我和學祥也呈現了兩首歌,都是我創作的作品。學祥曾獲得不少冠軍殊榮,所以在演唱方面駕輕就熟,以高昂的歌聲表達了我的作品內容。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這麼大型的節目中演出,但我們依然淡定以對,主要是我們是整晚節目年紀最大,而且也是舞台經驗豐富的人。我的作品<擁擠的都市>和<河流>,那是相隔廿八年的作品,前者是我的第一作品,而後者是我最新的作品,舊與新一起呈現,不禁讓我感受歲月的流逝,竟然那麼的快,轉眼間,已經廿八年了。


不管如何,我依然堅持我的創作,不管是音樂還是文學,我都是樂此不疲。


當掌聲再響起時,我希望未來的創作旅程,是快樂的,是成功的。


為我鼓掌,這樣,我才有更大的信心繼續走下去。

二零一零九月十九日


今天雖然是週日,但我仍然囑所有小六的學生回來,好為他們做最後一次會考熱身測試。才進課室,我就語重心長的說,今天是他們小六的最後一堂課,過了今天,就要揮別小六的課程,所以好好珍惜這一個早上。果然,同學們一改平日的吵鬧,很認真地完成我所指定的練習。


過了今天,我也不曉得會有多少個學生會繼續留下來,以準備明年中學的課程,還是他們會放棄學華文的熱忱。這,都不是我所能掌控的,也不能左右他們學華文的心態。當然,我知道這一批學生都很優秀,而且華文的根基也打得相當好,但我不勉強他們上了中學一定要學華文,我把決定權交給他們,讓他們自己決定。雖然他們知道華文的重要性,但是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還有家長的要求也不一樣,所以不能強制性的要求或決定。至少,我已把這批學生的根基打好了,將來的造化如何,就得看他們自己了。


最後一堂課,總是有太多的感觸,有的學生相聚只有年餘,有的卻是從小就在這兒,也可以這麼說,我們是看著他長大,看著他們踏入中學的門檻。


不管如何,我還是祝福這批學生,祝福他們一帆風順,高高興興地踏進中學,享受中學的生活,學習成長,讓知慧一天一天增長。


祝福你們,我的學生。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風輕雲淡的日子


生活雖然過得忙碌,但是依然是風輕雲淡.

我和妻笑看生活,因為忙得有價值,忙得有意義.

我們懂得在忙碌中調節步伐,所以不被時間奴役,反而過得更精彩.

有時在忙碌中,喝一杯自泡咖啡,幾粒在超市買回來然後蒸熱的小饅頭,生活一樣寫意.也許都是屬於思考型的人,所以有討論不完的話題.

忙裡偷閒,生活才有舒緩的空間;懂得自我調節,才能把壓力化作推動力.

生活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人的一思之差,就決定了下一步該怎麼走.

再忙,也要有喝咖啡的空間,這是我和妻約定的.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戲伴人生

自從安裝大愛台之後,我總愛追愛大愛連續劇,只因故事中的主角,百分百真實,不煽情,也不嘩眾取寵,不像一般的連續劇,哭哭啼啼,無理取鬧。最先有一部是我很欣賞的,那就是《春風伴我行》,故事圍繞著方美倫老師在家庭與教學方面,如何平衡,如何面對困境。當中有不少感人肺腑的情節,但不煽情,卻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這一部連續劇,每天在八點播出,是我每天不可缺席的檔案,因為它讓從中學到不少為師之道,也學會站在學生的立場,為他們處身置想,而不以自己觀點為主,這才走入他們的世界。這一部連續劇播完後,我深受感動,希望有機會再觀賞同樣的故事,讓我再學習不同的為師之道。事隔一年,終於讓我等到另一部連續劇---《那一年鳳凰花開時》。

無疑的,這也是一部講述故事中的主角---王貴美老師,怎樣從一位菜鳥老師變成一位資深且受尊重的老師。王老師甫踏入中學任教,就被編入中一班級中的放牛班中的放牛班。可想而喻,那是一班怎樣叛逆的學生。可是經過王老師一年的輔導,終於感化了所有的學生,並且讓他們找到人生的目標。短期的感動不足為道,然而這一批學生,在畢業後,許多都步入大學的殿堂,成為社會上有貢獻的人。十年後,學生們在一個場合中,巧碰王老師,然後相約出來聚聚。聚會中,不乏感人的場面,當中最為叛逆的學生,終於在老師面前躹躬道謝並說對不起。

這一幕我深受感動,感動的不是學生的成就,而是學生們的感恩之情,真情地流露在臉上。最令我深感震憾的,也是讓我領悟到的,就是身為一位老師,她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影響每一個學生。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不能有所差失,否則學生的思想,將會因為老師一句不慎的言行,影響末來的發展。這件事讓我想起內子的外甥,當年年紀尚小,就有當華文師的抱負,然而老師一記無名的耳光,把他的理想也打碎了,因為老師負面的形象,已成為他的陰影。在此我謹奉勸為人師表的
朋友,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面對學生問題時,理智的處理,卻勿聽片面之言,否則將傷害學生的心靈。

透過這一部連續劇,讓我更加警惕自己,要做學生的好榜樣,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學生。我不祈求他們有非常好的成績,但我希望他們能成為有品格的學生,將來造福社會,建設國家。
我也會謹記王老師的一名座右銘:別人做不好,可是我會做好!別人做不對,可是我會做對!

教育是一條漫長的河流,永遠沒有盡頭,身為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是順波逐流,而是想辦法把兩岸的風光,設計成紅桃綠枝,風光色彩。在這一條河流中,我緊緊握住槳,小心翼翼地把學生一個接著一個送到成功的對岸,不讓小舟搖晃,或者迷途。

當我白髮盤根時,回首人生,我將沒有悔恨,只有欣慰。

誠意推薦---《春風伴我行》和《那一年鳳凰花開時》,這是一部讓你有所悟的連續劇,也許它能改你的看法,如何教學,如何與學生和孩子溝通。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二日

我一向很注重品格,所以我要求學生們能夠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對於成績較弱的,我也一直在做輔導,書唸不好不是他們的錯,可能他們的志向不在華文,但我要求他們要注意言行舉止,不准說粗口,待人要有禮貌,而且誠懇。

只有品格端正和思想正確的人,走出了社會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這一點,一直是我們所要求的,所以我們也一直身做則,做好榜樣,讓學生信服。

我們一直在做這樣的工作,可幸也見成效,不少性格頑劣的學生,在我們以品格為主的淘冶下,性情也促漸改變,尤其是懂得對身邊的人感恩。這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凡事要懂得感恩,懂得感恩的孩子,將來會是一個品格端正的人,會有很多助緣。

懂得感恩的孩子,臉上自然會流露出真誠的笑容,所以在我們的課室裡,我們每天對著陽光彼此交流,也在傳達信息;我也希望這一股陽光離開我們的課室後,也把這股陽光投射在
生活裡,繼續感化身邊的人,讓我們的社會,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社會。

在中學生當中,有一位成績普通的,我一向對他有基本的要求,希望這種要求是推動力,可以提成績。對於任何一位學生,我都會有獎賞,只要達到我的要求,我們會送他一個小小的獎賞。獎品雖然不貴,對他們來說也買得起,但是要從我們手中得到,那才是一個榮譽。這一位學生有一個要求,如果能達到我的要求,他想要求我們送他三張戲票。我們很好奇,為甚麼要三張戲票,他說自己還小,沒能力賺錢,想請父母看一場戲,以表達自己的心意。他想用自己的能力換取戲票,以達他的孝心,另一方面他也渴望和父母一起共享天倫之樂,他太渴望和父母一起出外游玩感看場戲,然而父母太忙,沒機會陪他出外游玩。我和內子聽了心裡為之一動,除了感動他的孝心之外,也感嘆現今的孩子,不曉得是
幸福還是悲哀。相比之下,在以前物資並不怎樣豐盛時,父母經常陪在身旁,那只是逛逛街,喝一瓶汽水,都覺歡樂無比,怎麼現在的孩子生活在優渥的環境裡,竟然生活得不快樂?

懂得感恩的孩子,臉上會自然流露出誠懇的笑容,待人以誠,這是我們希望見到的。其實在我們的課室裡,不乏懂得感恩的孩子,這孩子的笑容就像一道道的陽光,溫暖身邊的同學。我希望這些陽光,能夠繼續用他們的光芒,溫暖身邊的人,讓人們知道,我們的社會,還有溫情的一面,還有愛心。

懷著感恩的心,我們繼續傳達感恩的信息,希望我們的末來棟樑,可以是愛心十足的社會接棒人。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師恩如海


  昨天適逢崇正中學有義賣會,妻就提議不如到崇正走走看看,反正是週日閒得無聊。其實,妻是想回去看看她的母校,或許還有一些恩師。這,我懂,我何嘗不是抱著一樣的心情?因為當年曾受教的兩位恩師,已從山打根育源中學轉到崇正任教,一晃就是將近二十年了,也可以這麼說,與兩位恩師幾近斷訊二十年,只不過在這中間曾在某個場合匆匆寒暄幾句,就無法再深聊下去.所以,我也是抱著這種心態來到崇正中學的義賣會,希望能見到昔日曾受教而且影響我在文學上發展甚深的佘國英老師和莊錦治老師.

  適逢週日,到場與會的家長甚踴躍,我和妻在校內轉了好幾圈才找到可以停泊車的地方.地點稍遠且熱,但心裡渴望見到老師的心情更熱.校園裡有擺賣著不同的物品,當然才少不了展覽學生的才華
作品.邊走邊看,心裡起了不少讚嘆,真佩服學生們的創意,能利用極少的資源,卻能想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手工藝品.走到華文室,終於見到久沒聯絡的佘國英老師.才見面,佘老師就露出開心的笑容,然後就展開師生之間的心情交流.我是佘老師從大學畢業後回到根城育源中學任教的第一批學生,所以說來,我們的師生關係也有三十年了.這三十年從佘老師口中說出,竟然有一番唏噓.時間過得真過,轉眼間,我和佘老師都是中年了.其實佘老師的年紀年長我不算太多,所以就少了一份嚴肅的隔閡,反而是娓娓而談,就像老朋友見面一樣,場面多了一份溫馨。當我對佘老師說,在沙巴依然活躍於文壇的寫作人,有一些都是受教於她門下,除了我之外,蕭麗芬、楊金思和謝志成,都是她曾教過的(也許還有更多).佘老師似乎很驚訝,怎麼她曾教過這些出色的學生呢?佘老師似乎也忘了,三十年的歲月,不少的學生曾在她身邊擺渡,已不懂得飄到甚麼地方去了,她又怎能記得呢?當然,作為一位華文老師,能栽培出一些寫作人,那就是成就.當年,就是佘老師為我投出第一篇作文,刊在報章上才引起我踏出第步的念頭.

  在文學浩瀚中,我從沒忘記佘老師對我的教導,因為她的牽引,我才走上文學這一條路,而老師的鼓勵,也深深地影響我如何栽培一個學生的重要性.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依然願意再拜倒在佘老師門下,向她學習.除了知識,還有為人處世的道理.

  昨天的中午,也許是我人生中新的一埸饗宴,在座上的
人物有我和佘老師,我們在做心靈交流,一起捕捉流失的記憶片斷.雖然有些回憶殘缺不全,但仍然可以在蛛絲馬跡中,找到一些痕跡.也許不美,但依然是歲月中的其中一塊板圖,拼湊成一幅人生的歷練。經過三十年的洗滌,我和老師已成了中年了,沒了那一份年少狂傲,反而多了一份深沉的穩重.我們所走過的旅程,都各自在自己的路標上寫下了記號,也許又等待哪一天,當我們發現彼此的指標時,又可以尋找對方的腳印,然後再聚在一起,重新翻開記憶中的相片,咀嚼彼此的情感,在新的歲月交會中,暢談人生。在我們的人生風景中,都留下彼此的驛站腳印,甚麼時候累了,可以在驛站中竭竭,欣賞彼此的親手制造的風景,然後互相勉勵一番。人生路上漫漫,是需要彼此的鼓勵與支持。

  我懷著感恩的心情,告別佘老師,輕輕揮手,結束這一場心與心的交流。午後的陽光熾熱,但是有一股清涼的師恩在心田裡流竄,溫暖全身.雖沒見著莊老師,但不無遺憾,或許安排一天,聯絡兩位恩師一起出來喝個下午茶,也算是對老師的一種思情吧?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二零一零六月廿四日

字被阻塞的日子,很苦.

生活的忙碌,原以為可以化成文字,飛翔思海,尋找諦悟.

我在飛,一直在飛,不管高山大海,總有我的仰望;不管狂風暴雨,總是不厭其煩地高嘯,尋找回音,耹聽風雨.

總有疲倦的一天,也得歇歇腳步,回頭看看,我的飛行記錄,已有多漫長的旅程.懂得回顧,就懂得前瞻,將來的方向,該在哪裡.停,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看看自己的記錄,看看自己的得失,然後重振旗鼓,繼續飛行.

漫漫的三十年文學路,我不敢言倦,但總有到瓶頸的時候,當不能突破舊有格式時,我就應該再思考,下一步,我應該怎麼走.

個人的成就固然值得驕傲,然而我並沒有為自己的成績而感到驕傲.或許,能夠栽培出新的一代寫作人,應該比個人的榮譽來得高.

於是,我決定了如何再出發!

我在期待,在我們這一輩之後,重踏我們腳印的人,有多少人.

我期待著!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又見端午



日子過得相當忙,忙得不知今夕何夕,只知道日子總在學生的歡笑聲度過了。


前晚小君送來兩個大粽子,才知道端午節即將到了,因為忙,所以沒時間感受到那種氣氛。可能是經常看到小販有售賣粽子,而且每天供應,就完全感受不到那種佳節的氣氛。


一般上的華社,對端午節的情結沒有中秋節來得濃郁,中秋節有團圓之意,而端午節純粹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所以感受力不會太強烈。或許,對於愛好文字朋友,才會感受那股濃烈的文學味吧?


以前在山打根時,每到端午節,文龍總會約我出來喝茶或吃飯,他說一起慶祝詩人節。如今物是人非,而文龍也瀟灑地乘著仙鶴,飛到另一個屬於他的地方。也許,在彼岸的文龍,正與李白或徐志摩正把酒言歡,暢談文學。


當然,老媽子所裹的粽子,也是我所懷念的,希望明年的端午節,我可以返鄉,除了享用老媽子的粽子外,也能與文龍在我們經常相聚的地方,隔空交會。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小心電梯

天中午,我與妻一起到某一間醫院探望朋友,當時天色不是很好,而且陰霾遍佈,大有山雨欲來的感覺,這樣的天色,最叫人心煩意躁。到了醫院,到處泊滿了車,也許是探病時間,所以很多人來探望親友吧!一時找不到車位,就囑妻先上去,我找到車了位子隨後才上去。妻上去前對我說病房是在三樓,不要摸錯地方。我向來小事糊塗,也會記錯所託之事,閙出不少笑話,所以妻才頻頻叮囑,以免找不到地方。妻自行上去後,我就自己在醫院周圍旋轉找車位,轉了好幾圈,終於讓我等到了位子。將車泊好,鎖上了門,就匆匆地上去與妻會合。

來到升降機探前,已有不少人在等待著。探病的人委實多,有一家大小的,也有三三兩兩的,為了不想與他們擠在一起,我就等了幾趟升降機,讓自己從容一點。終於等到沒人了,我就走入了其中一個升降機。望著升降外的號碼,那是從三樓下來的,我就不以為然,因為那是專科部門,也就是妻在那個部門等我。升降機的門打開了,裡面站著幾個非華裔的人士,門打開了,他們並沒出來,我怔了一下,怎麼不出來呢?見他們沒出來,我沒多做考慮,就一股腦兒地就進去了。進去後我正想按“3”的鍵字,卻有人替我按了,我用斜眼看了看對方,對方並沒有任何表情,臉色木色,不單是他,裡面的人都一樣。探病的人心情怎會開朗呢?我的心裡是這麼想。當升降機內的號碼亮起了“3”時,也就是我要去的那一層,因為我站在比較裡面,就先讓他們出去,然後才隨後跟著走。才踏出電梯,怎麼那些人不見了?走得真快!從電梯走向入口處,才說也有十多尺,怎麼可能像一陣風就不見人影呢?雖然心裡有疑問,但也沒想到那麼多,只想快點去與妻會合。當我走到入口處,發覺兩邊的門口都貼著“深切治療室”,並不是妻所說的“專科部門”,我心裡禁嘀咕了幾句,怎麼會說錯呢?想聯絡妻的手機,偏偏打不通,只好再下到底層等妻。等了大約二十分鐘,妻也下來了,問我為甚麼不上去,我答辯有上去,但並不是她所說的部門,而且電話又聯絡不上。妻說就在三樓,我說這就對了,我是上了三樓,但並不是像她所說的是“專科部門”,妻聽了為之氣結,說我的糊塗毛病又犯了,我聽了當然有點不快,就和妻一起再上三樓,證明我沒上錯地方。上了三樓,門一打開,我們踏出門口,我看了看周圍環境,怎麼四周的景色和我適才所看到的不一樣呢?連“深切治療室”的貼紙也不見了。我心裡頓感迷惑,像墜入迷霧之中,找不到思緒。此時妻已在耳邊嘮叨不停,說我又糊塗了。

回到家後,我與妻再討論這件事,我想起裡面的那些人滿是病容,而且神色古怪,目無表情;最令人感到寒慄的,是那一隻黝黑又枯萎的手,為我按了“3”字鍵,想起來真令人不寒而慄。然後,怎麼他們的行動如此快,像一陣輕煙似的消逝無蹤,就像人間蒸發一樣。

最後的總結,就是我看見了一些不應該看到的“眾生”,雖是大白天,但是醫院是最多人往生的地方,而且陰氣極重,就算看見了,也不足為奇。我自小就能看到“芸芸眾生”,所以也不覺得害怕,只是在那一剎那,我所有的感應都沒有了,再也感應不到,也許這是好事,畢竟與往生者接觸,並不是一件好事。

「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只要做人坦蕩蕩,光明正大的做人,不負天地不負人,有甚麼值得害怕呢?

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

二零一零年一月廿六日

今早突然心血來潮,撥了一通電話給住在馬六甲的姑姑.接電話的正是三姑,而小姑也外出了.在電話中我們閒聊著,談一些生活瑣事,當然免不了又問我何時到馬六甲游玩,因為我好久沒到馬六甲探望她們了.話題中,我提到了大姑,沒想到她老人家已經去世三個月,而我竟然不知道.三姑曾在上個月才聯絡老爸,可能老爸也忘了通知我,所以,我連基本的悼念也沒有...

在五位姑姑之中,唯獨和大姑相處的時間最少,也許她是老大姐,所以總有一份威嚴感,所以在半島求學時,我甚少去探望她.雖然大姑和二姑都住在新加坡,每逢學校假期,只要不是在馬六甲度過,必然在新加坡度過我的學假,而每一次,我都會住在二姑的家,所以和二姑的感情也是最好.而大姑,我只是偶爾去探望她而已,也很少聯絡.

記得最後一次和大姑見面,好像是在十多年前的事,日子湮遠,讓我的記憶也模糊不清.那一年,我得知大表哥去世,於是趁著有回故鄉古晉,就順道飛過新加坡去探望她.當她打開大門,一看到就把我擁抱著,然後就哭泣起來.後來小姑對我說,我的身形與大表哥得很相似,所以大姑見到我,就彷彿見到兒子一樣,忍不住哭了起來.而那一次的擁抱,在印象中,好像也是唯一的擁抱,也是最後一次的見面.

談談著,在電話裡頭的三姑已經忍不住要哭了,我們只好就打住,否則兩人都會哭成淚人.

擱上了電話,我心情一陣黯然,想起那一個擁抱,突然感覺那一股餘溫,好像在懷中散發著.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二零一零年一月廿五日

今早打開報紙閱讀國際版的新聞,因為想了解有關海地地震後的動向.然而,卻讓我讀到一則莫名悲慟的新聞.一個正值年華待放的十五歲少女,不過在癈址中撿了三幅價格便宜膺品,卻被執法者開槍擊斃.我讀後不禁眼眶一濕,不過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又沒犯錯,為何要開槍呢?一般發生災情的地方,一旦發生槍掠的事,為了治安,有時執法不免會向空鳴槍警告,犯不著開槍擊斃搶掠者.從這一點來看,深深地暴露了當地政府的管治態度和方式,執法者的素質也該受到懷疑,到底他們有沒有這個能力去管束災區的治安.到底他們開槍,是掩飾他們的膽怯,還是先下手為強?到底生命在他們的眼中,是何等價值?草菅人命的處理方式,如同暴君,人民已深受震後的痛苦,還要膽心生命的威脅.難怪媒體說海地的人民,在災難後,生命一樣不值命,隨時會喪失生命.

一個無辜的十五歲少女就這樣凋零了,在來不及盛開時,就為這場災難寫下另一個問號.

我在嘆惜,也在悲哀,祈求上天還給海地人民一個重生的機會,不管是環境,還是尊嚴.

2010年1月22日 星期五

二零一零年一月廿二日

每當我清洗屋外空地的時候,我總會擔心溝渠裡的小魚,是否會受到傷害.皆應我家那兩隻寶貝狗,每天都會在不同時刻製造遍地黃金,有礙視野,而且臭氣也會飄到鄰居,帶來不便.雖說鄰家也甚愛我家那隻寶貝狗,而且不時逗著它們在玩,但是我們心裡總會有點歉意.為了避免臭氣飄芳,我只好每天用殺菌洗地水來洗掃屋外,以保持空氣清新.然而我所擔心的是,那些藥水流到溝渠後,會不會傷害那些小魚呢?我的顧慮是多餘的,沒想到小魚們依然快活的游來游去,生命並沒受到威脅,所以我就很放心的用藥水清洗屋外的空地.

這幾天我發覺在上方的屋在修葺他們的屋子,想必新年快到了,也得為屋子換上新裝.我發覺溝渠裡的水,突然變得甚污濁,就像奶水一樣,水裡呈乳白色,根本見不到溝渠的底層.我在想,這應該是上方修葺屋子的工人把漆油倒入溝渠之內,才會變成這種顏色吧?我也擔心那些小魚,能否在這樣惡劣的水質下生存呢?今天傍晚,我走到溝渠一看,沒想到溝渠裡的小魚,依然很多,而且自由自在的在覓食,完全不受水質污染所影響.我不得不佩服自然界生命中的韌性,可以承擔環境的變遷,不被奴役.這是生存的道理,只要能適應環境的變遷,就能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就符合了‘道’的原則.我越來越佩服友著的小孩,可以在雨中踢球,不怕草地上的污泥,反而悠然自得,可以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反觀我們的小孩,只要淋了一點雨,就病得呼嚕大叫,然後不上學,偷得半日閑.

將自己融入大自然,那就得關心大自然,愛我們的環境,愛我們的地球,那麼,我們的環境就多了一份綠色,多了一份健康的景色,我們的健康,就多了一份保障.

愛地球,是我們的責任;為了下一代,應當從自己做起.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二零一零年一月十二日

當大街小巷響起熱鬧的新年歌時,新年的腳步已經稍稍來臨了,而我也滿心歡喜,因為可以返回家鄉,與家人共聚.人到中年,格外重視與家人相聚的機會,不像年少情懷,總是想著遠走高飛,想要在異地另起烘爐,自立門戶.人是重感情的高等動物,而草木,焉能無情?離鄉兩年餘,心底無時無刻想要飛度神山,重投父母的身邊,那怕一個輕聲的問候,還是淡然的擁抱,都可以將血濃於水的親情,融化在交會間.

近年來看過不少大愛劇場,深被真實的劇情所感動,也被人性的光輝所感染,所以更讓我體會到家人親情凝聚力的可貴.其實這都是老掉牙的話題,但是不經過離家,就不知道家的可貴.

當日曆一張張被撕去後,大鑼大鼓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了,而家人的呼喚,也在歲月中漸漸響起,越來越清晰.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二零一零一月一日

新的一年,總有新的展望,每一年即結束的時候,我會為自己設定來年的計劃,新的一年,我會有哪一些計劃.去年所設定計劃,大部份都能實現,這是我一向的作風.我也曾告訴學生,要達成目標,就要為自己設定一年的計劃,計劃不必太大,否則做不到.人要立志,只要有志向,就有目標,那麼人生就有跡可尋,在歲月中總會留下一些腳印,以印證自己的成長.

今年的目標,應該會有點不一樣吧,每年的計劃都是為自己而設,今年我想為妻或學生定下一些目標,比如說要學生達到某一個學習層度,要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出來.我的主動,也許是學生的推動力,只要他們有學績,就是我的收成.對妻來說,我也該實現對她的承諾,好好為她處理一下稿件,在今年內為她出版一本個人散文集.說了那麼多年,始終沒實現,對妻,總是深感內疚.對於自己,還是往文學路上馳行,除了出版新書,也希望能在音樂上有所表現.

說來,今年的計劃不算太高,希望在今年都能一一實現.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持續保持健康的身體,才能實現所有的願望,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還有美滿的家庭.

這是我開年的新希望,算是一些感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