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華樂傳薪渚錄


“就是因為因難,我們才找您!”────已故鄭佑安校長。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業!”───旅澳笙演奏家王正亭碩士。

前言

我國自從一九六三年成立馬來西亞之後,在各民族的努力之下,不同的文化於是在國內衍生,猶如百花齊放,為我國塑造成一個色彩繽紛的文化國家,成為一個具有獨特文化的形象。中華文化,是一個相當悠久及特性的民族文化,但在我國各民族相競綻放色彩之中,卻一點也不遜色,尤其是華樂的發展及成就,在我國的文化中,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華樂的發展,在馬來亞半島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不少華樂工作者,已在不同的崗位上燃起了薪火,為華樂傳承的發展而努力。然而,隔了一個南中國海的沙巴州,在加入馬來西亞之後,文化的發展,一直裹足不前,甚至被冠上‘文化沙漠’的稱號。可想而知,這一片充滿熱帶雨林,而且資源甚豐的沙巴州,除了只有莽莽蒼野的意象之外,竟然聽不到一點有關大自然的聲音,豐富的資源,美麗的雨林,竟然是一片死寂。既然沙巴州的文化意象是如此,那麼‘華樂’這一個名詞,對沙巴州的人民來說,應該是相當的陌生,甭遑論有所發展。然而時至今日,華樂在沙巴州的發展,竟然是一日千哩,所謂士別三日,令人刮目相看。沙巴州華樂的發展,從沙漠文化的形象,變成一個充滿鮮艷色彩的花園,這一些奇蹟,顯然不是心存僥倖的,更不是以盜世欺名的方式騙來的,而是由一位不怕困難的園丁,憑著一股披荊斬棘的精神,用他的血汗,他的歲月,在不可能種植的荒野中,創造了奇蹟,成功的種出一片綠意盎然的花園。這花園,是鳥語花香的,是令人心廣神怡的,因為他的苦心經營,任勞任怨,才會令這一片土地,轉腐朽為不朽,營造出一座生機蓬勃的花園。這座花園,就代表著沙巴州華樂發展的成功,它的成功,不但在國內奠定了地位,而且更受到中國,台灣,新加坡及澳洲各不同的華樂專業人士及教授的認同和肯定;可以這麼說,沙巴州的華樂成就不但走出了國內,甚至以走出了亞洲,邁向國際的舞台,以獲得更多認同的掌聲。沙巴州華樂有這樣的成就,這歸功於一位苦心經營的園丁,他以血汗來造就了沙巴州華樂的成功,他就是───張誠忠老師!

早期在半島的發展

張誠忠生長於貧苦的家庭,年少時無法接受正統的音樂訓練,只憑著一腔對華樂的熱忱,以及受其啟蒙老師蘇啟明老師的影響之下,在中學時期,就開始接觸及學習華樂。張誠忠年少時就感到華樂在國內的發展,是一件相當艱苦的事,於是一種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不禁油然而生,驅使他立志於華樂的發展,獻身華人音樂教育的事業。1972年高中畢業後,張誠忠在母校(柔佛居鑾中華中學)華樂團擔任指導兼指揮,開始他的華樂薪火相傳的歲月。爾後,他也在南馬一帶的社團或學校擔任指導,及創辦了五間華樂團,把華樂種子傳播的範圍,更加的廣闊,不再局限於學校,而是開始走入了社會,走入人群。只有走入社會,讓大眾廣泛的接觸華樂,這樣,才有更大的推動力去推廣華樂的發展。這一點,張誠忠是做得很理想,這也表示他的眼光,不是眼前的一小撮人群,而是以宏觀的角度看待未來的華樂發展。以下為張誠忠在半島推廣華樂事業時,所看到的成就和活動:

72年 柔佛居鑾中華中學華樂團
75年 柔佛居鑾安溪會館華樂團 (創辦)
79年 彭亨關丹福建會館華樂團
82年 彭亨豐盛港德教會華樂團 (創辦)
83年 新邦令金福利體育會華樂團 (創辦)
84年 峇株華仁中學校友華樂團


東渡因緣

半島的華樂團,從我國馬來西亞獨立之後,像雨後春筍,紛紛在不同的華社或學校成立起來,為共築世界華樂長城的奠基而做出努力。在當時的張誠忠,對於目前的成就並不感到自豪或滿意,他認為華樂是代表華人文化的特殊表現,也是文化結晶,更應該廣泛表現在不同的華樂社,然後在不同的民族的場合裡。這一種思想是正確的,也是具有宏觀及包容心的表現,更是積極的。倘若沒有遠大的目光,根本看不清未來的方向,否則他的推廣,只是盲從,或是個人英雄主義。於是張誠忠開始思考他對華樂發展的問題,考慮自己是否應該在一個已經百花爭鳴的園圃裡繼續耕耘,還是再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播種,在一個對自己全然無知的荒野,繼續當一個拓荒的園丁,種下未知數的種子?對張誠忠來說,只有不斷的自我超越,才能看見更紮實的華樂發展,為理想,理當如此。張誠忠是一位敢於挑戰困境的人,於是心底起了拓荒的心態,計劃著有那麼一天再度‘流放’,為華樂尋找另一片新的天地;而這個地方,一直是他所嚮往沙巴州,一個自已絕然不了解的地方,而且又是被人所貶抑的‘文化沙漠’。在以後的歲月裡,那種切切的期待,就像陣陣的鼓聲,若隱若現的,隱隱約約傳來了呼喚,不時在心湖泛起了漣漪。冥冥之中好像就有了這樣的安排,就在1986那一年,終於從神山腳下傳來了號角,而且還參雜著陣陣激烈的擊鼓聲,越過了南中國海,送到張誠忠的耳邊。已故崇正中學鄭佑安校長,在遙遠的沙巴州撥了一通電話,邀請張誠忠到該校作一個假期華樂集訓的導師。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遇不可求,於是張誠忠毅然答應了邀請,並且還帶來了幾位優秀的助教,就這樣東渡沙巴州,投向一個相當陌生的地方。就在那一段短暫的集訓營裡,張誠忠被崇正中學華樂團學員們的熱忱所感動,因為學員們的積極學習的態度,還有對華樂的執著,並不亞於馬來半島任何一個華樂團,也許有過之而無有不及;另一方面,更被鄭佑安校長的誠意所打動,尤其是兩人的理想和觀點都是不謀而合,英雄所略同。就在訓練營結束的那一天,鄭佑安校長在致致謝詞的時候,突然大聲的問學生們一句話:“你們想不想張老師留下?”“想!”學生如雷響亮的聲音,是那麼的一致,彷彿經過訓練似的叫出來。其實在之前,學生們是不曉得鄭佑安校長已有這樣的盤算,所以在沒想到這突而其來的問題之時,讓他們欣喜如狂,爆出了如同海浪澎湃的聲音,那麼的壯觀。學生的反應,徹底的打動張誠忠的心坎,然後在百感交集的心情之中,迎向了新挑戰,新的生命扉頁。在鄭佑安校長的感召之下,張誠忠終於選擇了在沙巴州拓荒,放下了在馬來半島的一切成果,把重擔交給學生接棒,毅然像浴火鳳凰,投身在荒涼的文化沙漠───沙巴州。其實在還沒真成達成協議之前,張誠忠很好奇的問鄭佑安校長:“這麼困難的事,為甚麼要我來做?”沒想到鄭佑安校長的回答,就改寫了沙巴州華樂發展的歷史,也是促使張誠忠紮根沙巴州漫漫的十九年華樂發展生涯的開始。鄭佑安校長的回答,是深深的紮緊在張誠忠的心坎裡,時至今日,依然為了那一句回答而為沙巴州華樂發展而鞠躬盡瘁,完成鄭佑安校長的遺願。那是一句很簡單的回答,但深具意義的話:“就是因為困難,我們才找您!”就那麼一句話,沙巴州整個華樂的發展,於是改寫了。被那一句話而感動,於是張誠忠開始面對新的挑戰,展拓他的人生新扉頁。


在沙巴州的發展

1986年,因為鄭佑安校長的感召之下,張誠忠終於開始其漫長的華樂發展而奮鬥,除了在亞庇崇正中學任教之外,亦在各中小學創辦了校園華樂團,讓華樂的薪火傳遍全州。張誠忠經常穿梭於州內大城小鎮,在不同的中小學華樂團負責指導工作,有時犧牲了假期的時間,或是抱病在身,張誠忠始終無怨無悔,宗旨始終如一。這一種情況,從八六年迄今,每天依然風雨不改,真正做到了為華樂盡心盡力。除了指導之外,張誠忠也為各校華樂團舉辦華樂生活營,邀請國外的華樂專業人士前來指導,藉以提升學生對樂器的掌握,以提升演奏的水平。


在華樂方面的成就

在這漫漫的十九年裡,到底張誠忠在華樂方面,有了甚麼貢獻?首先要提的,應該是除了在崇正中學任教之外,還有由他創辦的六間各中小學的華樂團:

89年 亞庇建國中學華樂團  
91年  斗湖巴華中學華樂團
92年  亞庇中華及里卡士中華小學華樂團
93年  吧巴中學華樂團
94年  山打根育源中學華樂團
00年 打根中華中學(國中)華樂團

除了以上所提到所創辦的華樂團之外,張誠忠也為沙巴州各華樂團引進了“海外華樂分級考試”,藉此提升學生的演奏水平,而且獲得肯定。另一方面,張忠亦受全國董總的邀請,為初中音樂教程編寫華樂資料及錄制華樂欣賞光碟,將華樂推入學堂正課。除此之外,張誠忠親自指揮崇正中學華樂團錄製了沙巴州有史以來的第一張本地華樂演奏光碟《神山,鄉土,情》。這一張光碟,收錄了以華樂演奏一些中國民謠之外,還收錄了沙巴州獨特的嘉達山民謠,馬來民謠及本地華樂創作的作品,為各民族的藝術交流寫下了和階的音符。另外,在栽培接班方面,張誠忠亦是不遺餘力的重點栽培幾位非常優秀的學生,進入中國上海音樂學院及台灣國立文藝學院深造,因為他知道,華樂未來的發展,是極需要新血來填補空缺,以防日後沙巴州華樂的發展會出現斷層跡象,這也是張誠忠最為具備的深遠眼光。最能代表張誠忠的成就及對華樂的堅持,可以從受他直接影響的孩子身上尋覓,他的長子張一平曾獲得全國華樂比賽,於二胡組榮獲冠軍,並於台灣國立藝術學院主修胡琴,以優秀的成績畢業;長女張若冰曾在「全國EON青年藝術比賽」的決賽中榮獲古箏亞軍及全國華樂比賽於彈撥組,以出色的古箏技藝榮獲殿軍,目前於中國華樂最負盛名的中國音樂學院主修古箏,即將畢業;次女張心儀目前於沙巴藝術學院主修聲樂,彈得一手好柳琴,間中會到山打根中華中學指導學生的練習;另一方面其首席愛徒江賜良,長年追隨張誠忠左右,目前畢業於中國上海音樂學院,並榮獲由台灣台北所舉辦的‘文健會國際音樂作曲比賽’中獲得了亞軍。由以上這幾點可以肯定,張誠忠對華樂的熱忱,已到了一般人所不能及的地步。怎會這麼說呢?因為要栽培學生成為高水平的華樂接班人,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把自己的孩子,也潛移默化的栽培成華樂工作者,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這是一是工商和講求利益的時代,有多少位父母,會把自己的孩子訓練成一個音樂工作者,而不是普遍上的律師,工程師或是醫生等等呢?所以我說,張誠忠能夠把這種熱愛民族的思想,灌輸到家庭裡,影響了家人,不是一般人可以辦得到的。在者,張誠忠的夫人李麗燕女士,亦是一位揚琴及古箏的專業工作者,曾獲國內不少華樂獨奏比賽獎項,跟隨張誠忠身邊,也栽培了不少華樂人才;從這一門都是傑出的華樂工作者優異的表現來看,張誠忠這一家人,可謂是‘華樂世家’,我相信一點也不為過。

為了提升學生在華樂上的演奏水平,張誠忠於九三年創辦了‘華樂匯流百人演奏會’,每隔兩年舉辦一次,挑選各校的精英參與演出,這也是我國華樂發展史上的首創,更代表了沙巴州華樂的一個新的旅程碑。而這個盛會,也於每回舉辦百人演奏會那一年的五月份,與沙巴州的豐收節同日,所以又定為華樂節。華樂節的目的就是以華樂為一道橋樑,藉以團結全州華社,華校共為華族的藝術做出貢獻,這是本國前所未有的事項,也傳為美談。除此之外,他亦常帶領學生遠赴砂勞越和半島取經,藉此機會讓學生與不同源流的華樂團作演出和技巧上的交流及觀摩,以提升學生對華樂的熱忱和水平。這種新的嘗試,對學生們在進度上有著相當大的作用,這種苦心,已獲得極大的回報,尤其是在栽培新學員方面,有著顯著的進展。2001年,張誠忠聯合中國,台灣,新加坡及我國華樂名家二十餘人,又匯集了新馬各地華樂團五百七十八人,成功舉辦了馬來西亞華樂壇有史以來最盛大的五百人華樂演奏會,此項盛會已收錄於《馬來西亞記錄大全》裡,這是沙巴州華樂的殊榮。張誠忠在沙巴州華樂上的表現及貢獻,終於獲得肯定,同年間獲得沙巴州亞庇扶輪社頒發「服務成就獎」;2002年也獲得中國廣州深圳電視台專誠前來為張誠忠拍攝個人專輯,並於《四海一脈中華人》節目中播放,這是也是張誠忠另一個高峰的成果;緊接著下來的,於2005年,獲得由雪隆海南會館所主辦第五屆‘馬來西亞表演藝術薪傳獎’中的‘個人成功榮譽薪傳獎’的榮譽獎項,可謂張誠忠在人生中,最為榮耀的一面。另外,旅澳著名的笙演奏家王正亭碩士亦給張誠忠一句讚揚:“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業!”以上種種的獎項和褒揚,都是對張誠忠在這十九年來於沙巴州華樂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所給的褒揚,還有認同。


華樂的理念 

也許很多關心張誠忠的朋友,對於他這種鞠躬盡瘁為華樂奔走的傳薪者,到底是抱著怎樣的心態來發展華樂?不過從張誠忠以往在華樂上的貢獻來說,倒是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的,亦可知道他的華樂理念是甚麼。首先應該了解他對華樂的看法是甚麼,張誠忠曾這麼說過:“華樂就是華人音樂文化的藝術,而且包含了中華文化幾千年以來的結晶,最彌足珍貴的是,華樂是屬於華人的民族情愫,也是華人特有的屬性,不管在那一個土地上生長,血液裡所流著的基因,永遠都是中國情懷的。(這裡所指的中國情懷,是指天性)這是與西方文化迥然不同的地方,傳統的鄉情,永遠保持著血濃於水的感覺,而且紮根傳統的情結裡。發展華樂,相同的也就是發揚中華優秀的文化,把華人最美麗的傳統美德,宣揚出去!”其實,是有很多種發揚中華文化的管道,只不過張誠忠所選擇的,是一條比較艱辛的道路,知難行難,也許就是張誠忠敢於挑戰困境的個性吧?在張誠忠的華樂發展的概念中,有四項是他的優點:(一)他做到打破門戶之見的概念:-張誠忠把不同派系的華樂愛好者及推動者團結起來,一同發展這片土地,從他提辦百人演奏會到各州去交流演出,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二)打破種族成見:-他歡迎不同種族的學生參與,同時也演奏了不同種族的民謠,奉行我國所提倡的三大民族和諧共陸的主張;他也打破了傳統華樂演奏的方式,樂器中除了保持傳統的華樂樂器之外,也加插了馬來樂器及土族的樂器,在音樂中已經溶化各民族的互相友愛的情操;(三)主張華樂要大眾化:-張誠忠主張華樂要走入人群,不能像以前的華樂,只能在一些豪華的場合上演出,那麼人民就無法欣賞到精湛的華樂演出,如果能大眾化,任何場地都可以讓人民觀賞華樂表演,那就才能華人的音樂普及化,進而有力的發展華樂;(四)需要國際化:-華樂的表現不能只盤居於固有的一個地方,而是應該向外發展,就是所謂的國際化,以期待得到不同的認同,否則的話,華樂的發展,就只能在一個固定的圈子裡,固守自封,失去了發揚華樂的本來意願;再者,中華文化的發揚,是身居海外的華人,都有這樣一個義務,否則張誠忠也不會離鄉背井的來到沙巴州拓荒,為理想而奮鬥,實現心裡的真正宏願。


總結    

環顧整個沙巴州華樂的發展史上,不難看得出,張誠忠所付出的精神,都是因為對民族精神的執著,對華樂的使命感,是超越我國一般華人對民族意識的心態,我相信是有過之而無有不及。否則,張誠忠不會下了那麼大的決心,在1986年舉家移居沙巴州,馱負著遊子的包袱,離鄉背井的來到一個不屬於自己生活的地方,過著望月思鄉的生活,早晚與他鄉的明月清風為伴。對於一個華樂拓荒者來說,張誠忠此等精神,就是巨人的表現,那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創造了沙巴州華樂的奇蹟,也為張誠忠個人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無悔今生。他是沙巴州華樂壇的巨人,也是不倒的松樹,不論風雨再大,他始終堅守崗位,從不退縮。他的使命感相當的強,他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給了華樂,他就是華樂,華樂就代表了他,兩者不能分隔為一,這種情操,是值得我們讚揚的。張誠忠也希望在我國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種下優良的種子,為日後的華樂發展,有著承先啟後的作用,只待種子發芽,日後就可以一喚百應,息息相依,共為馬來西亞的華樂發展而努力。只待號角響起,華樂,就能在我國每一個角落茁壯,然後大家一起共赴盛宴,共襄盛舉。最後,就以張誠忠曾說過的一句話作為結束:“我這一輩子都是華樂人!”

沒有留言: